新时代我国TEM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挑战、对策与展望 - 英语考试经验 - ILC·学都英语 | 专注全封闭成人英语训练23年品牌

新时代我国TEM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挑战、对策与展望

广州国际语言培训中心    2024-07-27

外语电化教学 2020年第2期(总第192期)

上海外国语大学  |  潘鸣威 邹申

摘  要  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标准参照检查类考试已经历了三十年的健康发展,并在社会各领域、各层面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文章从考试的发展和现状出发,指出其在考试构念、试题内容、施考模式、评阅方式等诸多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一考试如何以考生为本,以及结合语言测试的前沿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最后,文章展望了该考试如何在新时代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5795(2020)02-0062-0007

01  引 言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并应将此项任务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如何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本科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之中,彰显新时代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考试与评价在其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Test for English Majors,以下简称TEM)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考试对我国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考试在社会各领域、各层面始终广受关注,其认可度也日益提升(Jin & Fan,2011)。文章将基于TEM作为语言能力水平标准参照检查类考试的历史与现状,结合新时代该考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考试开发者的对策,并对今后TEM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以展望。

02  TEM的简介与回顾

TEM是根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以下简称《教学大纲》)以及《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要求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以下简称《国家标准》)要求,全面检查已完成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和高年级阶段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语言技能或能力、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目标。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以下分别简称TEM4和TEM8)每年通常上半年举行一次。考试对象分别为高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及四年级学生。考试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有关测试专家命题,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施考(邹申、陈炜,2000b)。

2.1 TEM的历史发展

在过去三十年间,TEM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摸索阶段(1990—1999年)。TEM4于1990年在部分院校开考,TEM8于翌年开考,1992年起两个级别的考试并轨运行,并由当时的上海外国语学院负责实施。但囿于我国当时语言测试文献较为匮乏,相应的考试大纲也未先期颁布,TEM需要首先解决命题实践的问题,因此当时主要是通过学习国内现成的有关经验(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标准化英语高考等)以及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如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等)来命制试题。这一阶段中有两项标志性的成果让TEM从摸索阶段进入到发展阶段。其一是1994年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颁布了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大纲;其二是1993—1996年间TEM的研发团队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效度研究,并于1997年发布了效度论证报告(TEM考试中心,1997),这都对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发展阶段(2000—2009年)。2000年我国颁布了《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TEM随之于2004年颁布相应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2004)和《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2004)。这一阶段的发展中,TEM在测试构念、试题形式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比如,为解决快速阅读施考可操作性的问题,TEM对阅读能力构念加以微调。又如,为解决当时因英语专业扩招而导致的有关核心课程缺位的问题(如不开设语言学、文学和国别类课程),TEM8又增加专业知识等项目。这一系列举措均是在《教学大纲》的指引下,结合当时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而调整的,使得TEM走上了自我发展的阶段。

第三,成熟阶段(2010年至今)。TEM成熟阶段的重要特征即是不断自我修复,不断迎接挑战。比如,主观题阅卷的问题于2010年通过计算机辅助阅卷模式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TEM在这一阶段的考试题型也经历了新一轮的变化,使得部分题型在完成上一阶段历史使命的前提下得以调整。又如,在2018年颁布《国家标准》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2018)(以下简称《量表》)的背景下,TEM不断进行效度举证,为考试臻于完善、契合新时代的主旋律做出了积极努力。就外部环境而言,TEM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其社会认可度也不断提高。如部分境外高校将TEM证书视为等同于托福或雅思考试的研究生入学英语水平证明;部分境内高校将TEM证书作为研究生英语课程免修的依据;一些涉外岗位公务员(如外事侨务办公室岗位)的招录报名、中学英语教师的入编考试等则将TEM8作为基本门槛。虽然这些是TEM未曾预见的效应,但却从多个侧面说明考试的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

2.2 TEM的相关研究

在TEM进入到发展和成熟阶段后,有大量研究围绕TEM展开,这些研究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从语言战略和考试政策的角度对TEM加以反思。正如杨惠中(2009)所指出,考试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并通过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考试的信度、效度和测量精度等。TEM的考试开发者在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同时(戴炜栋、冯辉,2010;邹申,2006;2011;邹申、陈炜,2010b),还受到了业内同仁广泛的关注和指点(姚乃强,2010;辜向东、肖巍,2012;李绍山、陈晓扣,2012;秦秀白,2012),这对于TEM在考试政策方面的突出地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在TEM初期效度研究的基础上,大量研究致力于加深和拓宽该考试整体效度及各项目的效度,主要集中在语言知识(陈晓扣、李绍山,2006;顾晓微,2009)和文化知识(汪顺玉、刘世英,2007)、听力(邹申,2004;彭康洲,2010;徐启龙,2013;泰中华,2015)、阅读(孔文,2011;杨卫健,2011;侯艳萍,2012;刘宝权、胡芳芳,2018)、写作(张雪梅、杨滢滢,2009;万丽芳,2010;邹申,2012;孙毅,2013)和翻译(海芳,2004;陈怡,2016)等项目的效度研究上。这些研究对细化考试的测量目标、提升各分项的效度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第三,为加强考试透明度,相关研究还分析该考试的内容和评分过程。一方面,研究集中评析了历年TEM考试(邵惟韺、邵志洪,2012;颜静兰,2012;邹申等,2012;邹申、孔菊芳,2013)。另一方面,研究者聚焦主观题的评分标准和评分员行为(李清华、孔文,2010a,2010b;陆远,2010;邹申、陈炜,2010a;杨慧敏、颜静兰,2013;张文星、邹申,2015)。这些研究通过效度举证,对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TEM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四,从多维度开展TEM的反拨效应研究。邹申、陈炜(2010b)在展望TEM考试的效度研究时指出,TEM尚未开展大规模的反拨效应研究。但过去的十年间考试开发者和研究人员填补了这项空白,不仅从院校管理层对考试整体进行讨论(徐倩,2012;邹申、徐倩,2014;Zou&Xu,2017),也针对TEM对教学实践(颜静兰、杨慧敏,2011;彭梅,2012)或高校个体影响加以讨论(常俊跃等,2006;胡道华、石红梅,2010)。

03  TEM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后,本科外语类人才的培养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刘贵芹,2013)。虽然TEM在过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从摸索阶段逐步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但在新时代背景下,特别是TEM成熟阶段的新历史时期,该考试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以下从TEM考生人数与结构、考试形式与内容、施考与评卷模式等变化入手,阐述新时代下TEM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3.1 TEM的考生人数与结构

自1992年TEM两个级别考试并轨后,TEM的考生人数不断增加。据全国外语专业教学测试办公室的公开数据显示,1992年参加TEM4的高校共155所,考生数为8千余人。同年参加TEM8的高校共86所,考生数为4千余人。然而,2018年参加TEM4的高校共905所,考生数为15万余人;参加TEM8的高校共906所,考生数为12万余人。可见,TEM的考生人数在过去的近30年间增长迅猛。图1和图2显示2009—2018年TEM4和TEM8参考院校的增长曲线。不难发现,仅在过去十年,TEM的参考院校数量就增加近200所。

2009—2018年TEM4和TEM8参考院校的增长曲线

在考试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TEM的考生结构也发生着变化。若将参考生源的高校分为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外语类、其他类(如林农、财商、石油等)和独立学院六类,即明显发现一些变化,如图3和图4所示。综合类和理工类院校由于体量庞大,学科建设逐步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故其英语专业的招生规模也趋于稳定,某些高校削减英语专业招生规模,甚至停招英语专业。师范类院校考生有少量增长,但增幅不显著。外语类院校由于体量较小(2019年全国共18所院校参考),基本保持稳定。因此,考生数的增长点主要发生在其他类高校与独立学院之中。以参考TEM4的独立学院为例,从2009年的105所增加到2018年的167所,考生数也几乎增长一倍,达到近3万人。

TEM的考生结构也发生着变化

此外,回顾TEM过去十年的平均分,虽然全国水平基本趋于稳定,但不同类别高校却存在一定差异,如图5和图6所示。从中不难发现,其他类高校与独立学院不仅是上文所述的考生数增长点,其平均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TEM所面临的挑战是不断增多的考生主要源于低分段院校。这一挑战也与我国英语专业发展到新时期所提出的分层卓越思想相吻合(蒋洪新,2014)。

TEM过去十年的平均分

3.2  考试形式与内容

随着国际语言测试学界在测试理论与命题实践方面不断发展,TEM的形式与内容也发生着变化。但根本而言,这些变化是为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具体而言,即是如何有效检测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规格。

2018年外语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围绕“英语专业是否是良心专业”的大讨论。缘由是有学者质疑当今英语专业的定位,并认为单纯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坚持人文教育是方向性错误。这场讨论中多位学者就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性质和品质(查明建,2018)、英语专业的本科性(曲卫国、陈流芳,2018)等方面发表意见。因此,面对英语专业“有无良心”的质疑,作为检测英语专业的考试也面临重大的历史挑战。从TEM的角度出发,在测量语言技能的同时,考试已在形式上越来越关注真实情景下的语言交流,在内容上注重英语专业人文特色和专业知识,在答题过程中融入批判性思维的元素,并在整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下就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考试形式。TEM在近年的调整中融入听与写、读与写的综合试题,这是对以往考察单一语言能力的一种变革。比如,TEM4的听讲座试题,考生需通过听讲座获取并处理有关信息,补全讲座笔记。又如,TEM4写作题需要考生在总结阅读材料要点的基础上再围绕主题进行阐释。这种考试形式不仅融合不同技能,也符合真实语境中的输入和输出密不可分的语言活动。

第二,考试内容。考试选材不仅着眼于考生运用英语来解决问题,也兼顾到涉猎各领域的素材,包括人文学科的内容。比如,以往TEM8考察学生对于文学、语言学以及国别知识的掌握程度,但这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某些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而采取的措施。而英语专业发展到新时代,这方面的反拨效应显见,绝大多数高校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已包含语言学、文学、国别研究等课程。比如,听讲座的材料可能是与语言学研究有关的节选,而阅读材料可能是英语文学作品的摘选等。

第三,答题过程。与以往作答不同,现有写作试题要求考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解题。比如,TEM8的写作题往往有两段节选,其观点相近或相反。写作能力强的考生更多地是对某些抽象或是定势化的观点加以批判,以此来体现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写作的宽度。此外,阅读理解还涉及简答题,可以考察以往选择题无法深入观测到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总体而言,批判性思维作为人文教育的连续体(胡文仲、孙有中,2006;孙有中,2011)贯穿在考试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四,育人功能。TEM的选材不仅体现时代性,也彰显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并使考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美育功能。比如,TEM8的翻译试题往往取材于文学作品。2018年和2019年的试题分别源于肖复兴2016年创作的《读书有三感》和冯骥才2017年创作的《白洋淀之忧》。这两部作品在主题上均讴歌了时代的主旋律,揭示阅读带来的美育以及传承中华传统的迫切性。这些内容不仅提升考试试题的可读性,也启发考生认识到母语阅读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姜锋,2014),并在中外文学作品的赏析中渗透美学教育。

3.3 施考与评卷模式

进入新时代,TEM的施考与评卷模式也可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为显著的可能是施考模式的改变,即从纸笔考试转变为计算机化考试(以下简称机考)。以下从机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如何提升考试效度、信度和评卷等方面展望今后可能采取的对策。

第一,机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政策层面上,2018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快培养信息技术素养的步伐,并加速从工具型思维类型观向人工智能思维的转变。姜钢(2017)认为教育领域中以计算机化考试、网上评卷等为先导的信息技术应用典范深刻影响着教育考试。研究层面上,Bennett(2018)提出未来教育测量的特征,其中包括:以技术为依托;测量新构念;建立在更深层次的认知和学习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自动评分等。李绍山、陈晓扣(2012)从提高TEM权威性的角度,较早建议TEM采取机考模式,并认为这不仅可提升考试效度,也可提高考试分数的解释性。阅读习惯层面上,我国数字化阅读的趋势已愈发明显。根据2018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7年我国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达到59.7%。这些数字的连年上升说明国民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从国家政策层面对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教育考试的计算机化,到研究层面的可行性和阅读习惯的总体趋势,TEM机考在外部条件上已基本成熟。

第二,机考对考试效度、信度和评卷的意义。考试效度方面,TEM所测量的语言能力是在一定情景下、规定时间内的语言表现。现有的纸笔考试由于考务可操作性等因素,无法就考试中各大题的时间进行有效切割,考生通常按其喜好或实际情况统筹作答时间。而机考则可切割各题块的作答时间,规定作答顺序。比如,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察需要考生在规定时间内作答。这既是应有的作答速度要求,也是考试所测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有利于提高考试效度(李绍山、陈晓扣,2012)。又如,机考阅读作答时,考生可按其喜好对阅读内容高亮,这不仅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阅读习惯,也可提升作答的真实度。考试信度方面,考生由于受到各种考场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作答稳定性一直存在问题。机考的物理环境是统一验收的标准化机房(包括符合要求的计算机和标准化耳机)。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可能影响考试信度的干扰因素。评分方面,机考也可保证评分的效度和信度。虽然计算机辅助评阅能有效提升阅卷质量,但从近十年的评分实践来看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展望未来,机考对于作答开放度较低的填空题、改错题、简答题等而言可进行归纳作答情况后实现自动评阅,从而减少人工评判的误差,进而提高评阅的效率和准确率。综上所述,TEM正朝着未来教育测量的信息化道路迈进。这不仅是新时代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也是有效测量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

04  结 语

回首过去三十年,TEM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均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则必须从立德树人的高度,结合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寻求自身新一轮的发展。具体而言,TEM在未来将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继续开展TEM的效度研究。在未来机考的新模式下,作为考试开发者首先要研究机考模式带来的新构念,并进行多方多重举证来阐释机考模式下的考试效度。此外,TEM应以成熟的效度验证框架(如Weir,2004)为主要参照,开展新一轮的系统性效度研究。比如,在《量表》实施背景下,TEM将从效标效度的角度将考试成绩与国内外量表级别挂钩,对其效度举证。又如,独立学院作为当今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的队伍,有必要研究这一群体的考生特征。

第二,为配合机考工作,TEM官方网站(http://tem.fltonline.cn)要加快建设并实时维护。从国际上主流知名英语考试(如托福、雅思等)和国内英语考试(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来看,官网建设不仅是信息沟通的直接渠道(如报名、公布成绩等),也是考试开发者提高透明度、为考试举证的官方途径。

第三,提高考试安全性,加强人文关怀。如果今后采用机考,由于这种模式不涉及试卷印刷、运输与贮存,可从很大程度上降低大规模考试的风险,从而提高考试的安全性。此外,虽然新时代大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已达到一定水平,但就考试透明及人文关怀的角度而言,TEM需要出台一系列的举措使机考更好地发挥作用,并为不同群体考生(如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残疾考生等)在考试的公平性方面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新时代我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挑战、对策与展望新时代我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挑战、对策与展望新时代我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挑战、对策与展望

*本文转载自外语电化教学 2020年第2期(总第192期),文章来源于中国知网



2001年起全封闭办学 国内最早 口碑最佳
8至12人精品超小班全天8小时密集强化